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王晓晓 郭媛元 黄俊翔)11月2日晚19:00,工商管理学院第22期分党校开课典礼于文澜110室举行。校长杨灿明教授为工商学院党员、预备党员及发展对象讲授题为《四讲四有之讲道德有品行》的第一课。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华路、组织委员刘淑君,以及学办辅导员参加此次讲课,王华路担任主持。
杨校长从道德分类,讲道德、有品行的重要意义以及道德与信仰、道德与法制的关系三大方面,对本次党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他将道德分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四大类。政治品德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素质,其核心在于: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杨校长以焦裕禄、孔繁森这些典型的人民楷模为例,鼓励党员们培养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脚踏实地,做民之所好之事,弃民之所恶之行。“职业道德即职业精神”,杨校长如是说,同时他补充,从事工作,职业操守必不可少,缺失责任心,就要承担其所带来的后果。在家庭美德方面,杨校长提出,个体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家”与“国”不可分割,因此,父母要做好子女的榜样,培养优良的家风,实现从个人品质到社会公德的进步。杨校长将社会公德诠释成一种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他说,人与人相互扶持,共同维持社会秩序。社会公德不分身份,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忘社会共同的利益,就是一种觉悟和责任。
谈到讲道德、有品行的重要意义,杨校长借述季羡林“人生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言,具体讲解了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三个关系。人与自己之间是反省的关系,“吾日三省吾身,先修身”,才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与人之间,应建立互相尊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仁者爱人,个体间的友爱必将促使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体间的竞争与合作,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的给予,保护环境亦是一种道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
最后,杨校长辩证地论证了道德、信仰、法制之间的关系。信仰是道德的源泉,正因为有了信仰的支撑,革命先辈们才能在艰苦的长征路上不畏牺牲,坚持到底。自律与坚持是一个艰苦的历练过程,信仰给予人强大的精神力量。道德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道德的补充,道德是内在自律,法制是外在约束。从信仰到道德再到法制,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授课结尾,杨校长引用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的话勉励党员们“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互动环节,有同学提出“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的问题,杨校长对此表示了乐观积极的看法。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表示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很不错,并对年轻人充满了希望。
杨校长此次授课引经据典,幽默睿智,并不时抛出现行网络流行用语,现场学生掌声阵阵。参与学习的学生党员表示,校长接地气的授课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也坚定自己的未来之路要修德修身。